- 地區
- 湖北省
- 武漢
- 宜昌
- 黃石
- 襄陽
- 十堰
- 荊州
- 荊門
- 鄂州
- 名人
- 神龍架
- 孝感
- 黃岡
- 咸寧
- 隨州
- 仙桃
- 潛江
- 天門
- 恩施
周信,男,1970年12月生,中共黨員,國網銅陵供電公司電力工程師。7年抄表員、25年配電線路工、4年電力工程師,騎壞了2輛摩托車、7輛自行車,走爛了無數雙鞋,把銅陵近5000公里配網線路、2335臺變壓器都印刻在腦子里,組織處理各類配電突發故障2.1萬起。曾獲評全國勞動模范、“銅陵好人”等榮譽,周信勞模創新工作室獲評安徽省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稱號,獲得省部級創新成果優秀獎2項。
“自找苦吃”的勞動模范
1986年初中畢業后,周信進入電力系統。起初,他是一名抄表員,這在當時是“肥差”,輕松還有面子。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,他給領導打了份報告,要去爬電線桿子,那可是件苦力活。
至今,周信還記得第一次爬桿時的情景。“當時心里很慌,桿頂距離地面大概12米,帶著腳扣的腿會不自覺的發抖,排除了故障就急急忙忙往下挪。”為了克服心理障礙,周信用下班時間給自己“加餐”,鄰居們常常能看到他跟家門口的一根電線桿較勁,一段時間下來身手就趕上了工作了幾年的老師傅。
為了早日熟悉城區供電網絡和設備分布情況,“溜達”成為周信在工作之余的新愛好。別人下了班都趕著回家吃飯,他下班后就騎上自行車滿城區的轉悠,小本子上記錄下每條線路所供的街道,每條街道上又有哪些設備。慢慢地,他對單位所轄線路全部參數指標、安全狀況、沿線環境及用戶特點等情況了然于胸,配合上白天工作中的搶修實踐,他對故障的判斷日益精準,能夠根據停電范圍、周圍環境、線路設備狀況等,迅速判斷事故性質和位置,為恢復送電贏得了寶貴時間。
36年走街串巷,周信騎壞了2輛摩托車、7輛自行車,走爛了無數雙鞋,親手繪制配電線路圖1327張,把銅陵近5000公里配網線路、2335臺變壓器都印刻在腦子里。如今,只要有線路上的難題,大家都會習慣性地征求周信的意見,他也被同事們親切地稱呼為銅陵配網“活地圖”。
“站得高”才能“望得遠”
周信深深扎根基層,哪里有供電難題,他就奔赴到哪里。2016年5月,銅陵供電公司執行國家電網公司政策,對口援建西藏山南市浪卡子縣。得知消息后,周信主動請纓,第一時間奔赴雪域高原。
在浪卡子縣,周信的主要任務是幫助當地電網加強基礎管理、完成農網升級改造。雖然做好了心理準備,但真正看到連年虧損的業績、登記不全的資料,周信發現工作遠比想象中的更難。“加強管理,完善線路圖,分批次增設變壓器。”周信再次拿出小本子,開始繪制電網線路圖,只是這一次他腳下丈量的是世界屋脊。僅一年時間,他走遍了9個鄉鎮113個村,完成了3座35千伏變電站的設備位置分布圖、電氣系統接線圖和656千米10千伏輸電線路條形圖的繪制,架起了20臺變壓器,實現盈利20.94萬元,被授予“優秀幫扶工作者”稱號。
2018年3月,周信勞模創新工作室正式成立,這里有各類高級技師,更有高級工程師、研究生。周信自嘲說,自己是學歷最低的人之一。但多年來,周信邊工作邊學習,拿到了中專、大專和本科學歷,10次榮獲專業競賽大獎,始終是工作室的標桿。在周信的帶領下,工作室先后榮獲發明專利27項、實用新型專利87項,獲評省部級創新成果優秀獎2項、省電力公司創新成果一等獎1項、其他等級創新成果40余項。2021年,周信勞模創新工作室獲評安徽省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稱號。
服務群眾必須“身入心至”
守護光明與溫暖,是電力工人的職責,但周信做到的卻遠遠不止這些。2011年12月,銅陵首支以個人命名的志愿服務隊“周信為民服務隊”成立,他們查線路、修開關、換燈泡……對電力志愿者來說,是舉手之勞,但對老人來說,可是解決了大難題。
在銅鋼小區開展志愿服務時,周信發現由于基礎設施老化,這里的14棟房子的樓道燈大多數都壞了,500多戶居民長年摸黑上下樓,這其中又以老年人居多。5天時間,來回12趟,自費購買材料,挨家挨戶布線、安裝,當樓道燈全部被點亮的那一刻,周信懸著的心才放了下來,這一天是2018年農歷臘月二十九,這是他送給小區居民的新年禮物。
在周信的帶領下,志愿服務隊累計上門開展義務檢修、安全用電教育等活動500余次,受益群眾3萬余人次。“周信為民服務隊”先后獲評安徽省“青年志愿者服務組織獎”、安徽省“十佳”學雷鋒志愿服務優秀典型,“關愛農民工子女”志愿服務項目入選團中央“關愛行動”典型案例和國家電網公司“青春光明行”十周年特色項目成果,事跡先后被人民網、新華網、安徽日報等媒體報道。
|